提升
改善居住体验 保留业态活力
下午4点多,高大爷从家里搬了把小凳子,来到钟楼北侧广场,坐在树下乘凉。“我在这儿住了40年,几乎每天都会过来。”高大爷指了指眼前的广场,“之前这边还是蔬菜站,下雨天踩一脚都是泥。后来空间腾出来以后,地上铺了砖,平整多了,也开阔多了。”
广场中央,70岁的刘大爷正跟几位老街坊一起踢毽子,娴熟的技艺引来不少外国游客驻足围观。“我们三代人都住这儿,出门就到广场,过来锻炼很方便。”
在谭涛看来,这正是属于钟鼓楼街区的独特之处。“这里并不只是游客参观的景点,更是老百姓实际居住的地方,所以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谭涛告诉记者,项目团队对周边管线进行更新,地面排水重新铺装,照明条件加以优化,逐步改善居住体验。“未来,还将深入到院落里面,在活化利用方面继续下功夫,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鼓楼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
保留生活气息的同时,钟鼓楼街区在综合整治中也注重保留业态活力。“作为‘潮文化’的聚集地,鼓楼东大街有着大量的电玩潮玩店、网红餐饮店等。此前,这里还曾被称为‘北京动漫电玩乐器一条街’,街面上分布着几十家经营电子游戏、乐器、动漫手办的店面。”孙书同说,近年来,随着赵雷、新裤子乐队关于鼓楼的歌曲在社交媒体走红,鼓楼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项目组提出以‘京潮流转、后市长街’作为鼓楼东大街的规划定位,塑造古今交融、文商融合的特色风貌街道,并采用分类引导、分级整治的规划设计思路,引导改造提升。”
如何动员商户参与?孙书同谈到,本次工作采取了政府统规统建与商户统规自建并行的方式,吸纳多元社会资金进入城市更新。“项目组搭建了线上共建平台,鼓励商户通过‘鼓楼传声’小程序建言献策,提交改造方案。”以片区内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建筑集群鼓楼园为例,经过街道与设计师的引导,这里实现了业态更迭和风貌提升,引入的业态又恰好补足了鼓楼、南锣街区旅游服务的功能短板,实现了多方共赢。
修缮
坚持修旧如旧 恢复传统风貌
在中轴线南端,毗邻前门大街的西草市街完成街区更新后,也以全新面貌亮出古都新韵。
西草市街进行街区更新后焕然一新
“北段以剧装商铺为主,经过拆违整治,恢复了沿线建筑的传统风貌和肌理,‘剧装一条街’重现往日风采。”作为西草市街街区更新环境提升项目的责任规划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从2019年起,着手参与北段的更新工作。
“南段以居民住宅为主,这边本身没有太多完整院落,有的只是一些镖局、旅馆等。解放以后陆续加建,逐渐形成棚户区,存在街面房屋残破、基础设施薄弱、私搭乱建严重、环境秩序脏乱等问题。”侯晓蕾说,相比起北城来说,南城更多的是一种市井文化,因此更新过程中,建筑立面和景观颜色也会低调一些,更多选用棕褐色而非大红色。“每一栋建筑都在原来基础上重新设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请老师傅用传统做法进行恢复性重建。”
西草市街86号的大门重焕往日风采
重建过程中,侯晓蕾和团队努力留住这条街的历史印迹。“西草市街86号的门楼有着百年历史,但修缮前,门板已经斑驳,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由于年久失修,大门无法正常打开。”通过拼接门轴,对门板进行清理、打磨、加固,并按照传统大门规制增加了门楼中柱,添配门簪、抱鼓石,增加清水脊后,门楼重获新生,门板上“春城歌樾荟”的字迹也终于清晰可辨,而这也让侯晓蕾倍感惊喜,“如今,86号的门楼成了整条街的一大亮点,人们可以从中找回过去的记忆。”
除了建筑外立面,西草市街区更新环境提升项目还包含南中轴路道路及绿化施工、架空线入地等多个项目。在数十根电线杆拔除、上千米线缆撤掉和电力箱迁改后,街巷告别了“蜘蛛网”的历史,胡同再次亮出天际线。在道路西侧,重新施划的停车位,也让街巷更加整洁有序。
期待
利用小微空间 承载生活交往
“南城这边有连续的御道可以步行,两侧种有国槐,形成绿色走廊,这是非常难得的。”侯晓蕾谈到,西草市街位于前门大街和天桥两大商圈的连接地带,是南中轴的民俗生活文化展廊,同时具有带动整个街区经济发展的文旅及商业潜力。“西草市街环境整治提升体现新旧融揉、历史叠加的特征,更新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休憩空间。无论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坐下来聊天、下棋,让这个空间能够承载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更具烟火气。”
在西草市街中段,墙上的一幅铜制地图格外醒目。“这里是中轴线的探访路和视廊的交汇点,所以特意设计了‘西草红庙街区文化探访地图’,把胡同院落、旅游资源和小微空间都呈现出来。”据侯晓蕾介绍,西草市街上的很多空间并不规则,因此沿线设置多处花池,里面种上了月季花。“我们尝试把小微空间利用起来,打造成为公共空间,把花园城市的理念融入街区更新中,也让居民参与其中。”
侯晓蕾相信,中轴线申遗成功是一个新的起点。“中轴线不只是一条城市格局的轴线,更应该是一条居民生活的轴线。开展中轴线沿线的街区更新和环境提升,也是为居民生活塑造空间。下一步,我们还需要在提升沿线居民生活品质和小微空间精细化治理方面做得更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中轴线上的多彩生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宗媛媛
流程编辑:u02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