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天的阳光,洒落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冬日暖阳下举行。23名广州体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助力者齐聚“迎2024新年·盼2025全运”广州体育故事会的舞台上,以偌大的天河体育场为背景展开叙事,讲述自己与广州体育之间的故事,以及对于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期待和盼望。
这些讲述者中既包括城市代表、学者代表、陈述人代表,又有主持人代表、媒体代表、运动员代表以及志愿者代表,还有企业代表、市民代表和场馆代表。
作为广州亚运会从申办、筹办、举办到亚运后遗产处理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体育局原局长、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江南用这两句话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亚运会文化和亚运会精神:“广州神州亚洲紧密相连,五羊五星五环同在心中”,“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
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竞赛部副部长、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方旭东则分享了广州体育事业的最新数据和他在天河体育中心的所见所闻所思:“去年迎来第十年的广州马拉松,报名人数突破14万;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突破80亿元;全年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超过170项100万人次参与。全运会,最终要全民关注全运,全民参与全运,全民享受全运,全民受益全运。”
“1987年11月20日,就在这个场地,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六运会隆重开幕。”天河体育中心党委副书记李勤郑重地拿着一张开幕式工作人员证和一张观众门票讲述这段非凡历程。
广州曾举办1987年六运会、2001年九运会、2010年亚运会,对城市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性、关键性、历史性推动作用。天河体育中心因六运而生、因九运而兴、因亚运而盛,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综合体育设施。36年来,在天河体育中心举办了近4000场赛事活动,约1.8亿人次市民入场锻炼,跻身全国十大体育公园,是广大市民心目中的“城市客厅”“体育殿堂”。36年前的郊野农田,变成如今广州城市中轴线上的超级CBD。
正在积极备战巴黎奥运会的“亚洲飞人”、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虽然无法来到体育故事会现场,但他也一直关注广州体育事业,并通过视频送上新年问候,“体育对于我来说就像阳光和空气,运动会对于我来说,确定了我一生的志向。我已经是34岁的老将,从未停止奔跑,或许直到有一天我跑不动了,我还会看着学生奔跑。这就是体育,在我的记忆里,融入我的生命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处的广州在与我一同奔跑。我生于中山,扎根广州,常常感叹这座城市对于体育的热爱。我很确定,这座城市与全运会是双向奔赴的。”
在学者代表分享环节中,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谭建湘建言,以粤港澳全运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广东广州的优势,进一步整合粤港澳地区的资源,能够打造一种全新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
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钊则建议,广州借助2025年全运会的重大机遇,积极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地位和引领作用,一是借助全运会赛事活动的机遇,以足球、羽毛球、马术、马拉松等项目为重点,引领打造大湾区系列赛事,通过体育影响力,为广州“链”湾区“接”世界;二是借助全运会市场开发的机遇,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一批广州品牌企业进入港澳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吸引一批香港、澳门的优质企业、机构落户广州,通过产业带动力,协同港澳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引领大湾区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
文 | 记者 苏荇
图 | 广州市宣传部